梦远书城 > 亦舒作品集 > 他比烟花寂寞 >  上一页    下一页
十五


  我伸出手,“梁女士,我恨你,不过现在值得恨的人也不多了,你总不会浪费精力去憎恨一个不相干的小瘪三吧,来,我们握手。”

  梁女士并没有伸手,“我不会这么容易被你摆平,你要把姚晶的故事与我分享。”

  “你太难了吧,你要不要共享我与寿头杨的故事?”

  “佐子,”寿林出声,“告诉她吧,有什么要紧?”

  我想想,不得不叹一声人在江湖,身不由己,说声“好”。

  编姐与我大力握手。

  “你胜利了。”我说。“我赢了?怎么会,我又不想把这些事写出来。”“真的不写?”

  “你别把我当利字当头的小人好不好?”

  我拍拍她肩膀,“做得好。”

  她推开我。

  我很详细地自张煦一直说起,说到姚晶两个同母异父的姐姐。“这么曲折?”编姐大大地惊奇,“竟瞒了我们十多年,好家伙,她从来说是没有兄弟姐妹,据我们所悉,她是英文书院女学生,读到中六才从影,这是怎么一回事?”“还有,她到底什么年纪?”编姐问。“讣闻上说是三十三。”

  “加了三岁没有?”

  “相信是加了吧。”

  “恐怕不是。”我说,“她不止三十三岁。”

  “三十六也不算老,”寿林说,“女人一切怪行为我都可以理解。”

  “瞒年纪是我所不能明白的,明明打横打竖看都是中年妇女,还企图有人以为她二十九岁半。”寿林说。

  我说:“寿林,不明白的事不要加插意见。”

  “关于姚晶,我们到底知道多少呢?”他问。

  “我现在问起来,等于零。”我答,“她很高明,什么都是她主动告诉我们才知道。譬如说她如何认识张煦,就没有人晓得。”“她是怎么样进人电影界的?”寿林问。“艺林公司的训练班。”编姐说。

  “什么人教过她?”我问。

  “你以为是纽约艺术学院?还有导师专门教授演技呢。”寿林说,“不过是临记出身。”

  “不,”编姐说,“姚晶没有做过临记,断然没有。”

  “第一部影片叫什么?”

  “《战争玫瑰》,”寿林说,“我记得很清楚,那一年东亚影展,我爹有份做评判,她被选出做影后。”“是吗,杨伯伯去做过那种事?真没想到,那么德高望重的人。”

  “去你的。”编姐白我一眼。

  寿林说:“闲话少说,让我把事情串连起来。姚晶,四十年代在上海出生,六十年代南迁来港。大抵十五六岁左右,参加电影公司做演员,旋即拿影后奖,七十年代大红大紫,于全盛时期结婚,归宿美满,事业虽略走下坡,但快乐家庭足以弥补,不幸天妒红颜,终以心脏病猝发,英年早逝。”我听完之后,也觉得很中肯,应该是这样。

  但仔细一想,当中有许多漏洞。

  加人影圈,已十六岁左右,那么自一岁到十六岁,她做过些什么?认识什么人?这完全是一片空白。

  我说:“我要看一看有关姚晶的资料。”

  “还用到资料室去?梁女士在这里。”编姐说。

  “不,我要的是极早期的消息。”我说。“早到十五年前?”编姐说。“更早。”

  “她没有进电影圈之前的事,谁知?”

  “你们不是青石板地都掀得起来找蛛丝马迹吗?”

  编姐侧侧头,“是,对当红女明星的即时新闻,我们会努力抢。”她说,“但是姚晶,她已经过时了。这次她去世后追新闻来做,不过是最后致敬。”

  “致敬!”我心一跳。

  “做公众人物最怕什么?”编姐笑,“你以为是受骚扰?”

  “是坐冷板凳。”寿林接上去。

  我觉得很难过。“姚晶过时了吗?”

  “三十多岁,怎么不过时,戏都不卖座,演技精湛又如何?观众平均年龄只有十三至十九,他们干脆回家看他们的妈岂非更好。”

  说得好不伧俗。

  我抬起头叹口气,“但她还是那么美。”

  “你以成熟少妇的眼光去欣赏她,角度与观点都不同,外头那些人要的,并不是她那样的女演员。”

  或许是。

  到头来,她是很寂寞的吧。

  大家都沉默下来。


梦远书城(my285.com)
上一页 回目录 回首页 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