梦远书城 > 亦舒作品集 > 雪肌 >  上一页    下一页


  “我第一次觉得事情奇怪时只有三岁。

  “爸妈、哥哥与我到海滩散步,我找到一只大海星,妈妈同我说:‘小英,看完了把它放回海滩,它家人等它回家呢。’

  “我看到冰淇淋小贩,我走近。

  “有一家人已经在那里,他们也有一个小女孩,那小孩对我说‘你好吗’,我知道她表示善意,我朝他们笑。

  “小女孩过来拉我的手。

  “妈妈这时叫:‘小英,别走远。’

  “我转过头去,‘妈妈,妈妈。’

  “不料那家人大大惊异,他们看向我妈妈,又看看我:‘那是你妈妈?’

  “忽然,他们像是自觉失言,尴尬地走开。

  “为什么,为什么他们看到我妈妈,有那样的反应?

  “妈妈叫林茜安德信,雪白的肌肤,碧蓝双眼,金发,在电视台工作。

  “她在沙拉罗伦斯女子大学毕业,读新闻及政治系,家族在一百年前自爱尔兰移民到多伦多。

  “外公姓奥都,经营小小咖啡店,渐渐扩充成为一间著名餐馆,叫做‘爱尔兰眼睛’,客似云来,许多明星艺人政客都是常客。

  “外公对我与哥哥十分钟爱。”

  小英问哥哥小扬:“怎么样,开头还过得去吗?”

  小扬笑笑:“若你还在十一班,我会给你甲。”

  “真气馁。”

  “你还紧记着小学老信居臣太太所说:文章开头需有特殊吸引力,叫读者追着看?”

  小英点头。

  “那真是过时的写作方式。”

  英不服气,“双城记第一句是‘这是最好时刻,这是最坏时刻’,异乡人第一句是‘母亲今日辞世,或者是昨日’,都采取这种写法。”

  “他们是一级作家。”

  英笑了。

  “别理我,别听我,做一个写作人,第一步路就是寂寞的,别管别人说什么。”

  “扬,你第一次觉得事情奇怪是什么时候?”

  “三岁。”

  “同我一样。”

  “我不比你笨啊。”他笑。

  “你从来没与我讲起是怎么一回事。”

  “三岁,上学前幼儿班——”

  “是,一切烦恼从那时开始,一与人接触,就会有摩擦。”

  “一个白人男孩骂我:‘那是你妈妈?你倒想,你倒想有一个雪白妈妈!’”

  小英恻然,紧紧抱住哥哥手臂。

  “我的皮肤比你更深色,我受到歧视,比你更多。”

  “三岁到六岁是最难受的几年。”

  “是,一过八九岁,孩子们也学会虚伪,知道当面奚落看低人家是自贬身价行为,所以都把真实感受掩饰得很好。”

  小英微笑,“我在那时开始,在公众场所,不再大声叫妈妈。”

  “我也是。”

  “狡猾的小兄妹。”

  “后来就觉得爸妈真伟大。”

  小扬取过钥匙,“不与你说了,我有约会。”

  “玩得高兴点,早些回家,莫喝酒,小心驾车。”

  “你比妈妈啰嗦。”

  妈妈出差到英国去了,做一个特辑,访问英国一般市民,看他们对英政府刻意亲美作风的意见。

  林茜安德信在行内已是皇后级人物。

  英到国家电视台参观过,由衷崇敬母亲,只见一大班工作人员跟在她身边打理服装化妆,她一边看新闻稿一边坐下,最后助手喊:“三、二、林茜”,妈妈抬起头来,艳光四射,眼睛如蓝宝石般湛出晶光,微带笑容,读出当日头条。

  比起妈妈,小英自觉又黄又瘦,真不像妈妈的女儿。

  妈妈不是生母。

  她与哥哥是安德信家庭的领养儿。

  这解释了一般人看到黄皮肤小孩唤白人妈妈时的讶异神情。

  妈妈生活圈子里全是高级知识分子,他们拥有异常的智慧涵养,也拥有平常人不一样的机心,深沉阴暗。

  他们对不相干的事才不会轻易表示意见,看到安德信兄妹,一直亲切招呼问候。

  普通人就比较率直。

  嘴巴不说,眉毛也扬起,打着一个大大问号。

  有些会喃喃自语:“伟大,真伟大。”


梦远书城(my285.com)
上一页 回目录 回首页 下一页